今天是: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

歡迎訪問圣淘沙网站是多少網站!

學習驛站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加坡圣淘沙App下载 > 學習(xi) 驛站

【長江時評】讓長江委精神代代相傳

時間:[2019-03-19] 作者:gly 瀏覽次數:3332

來源:宣傳(chuan) 出版中心 作者:楊亞(ya) 非

連日來,《鄭守仁——水電之子》專(zhuan) 訪視頻和長江委水文局原局長王俊自撰的《抗洪生涯的最後一戰》,在新華社客戶端、微信公眾(zhong) 號、朋友圈等新媒體(ti) 廣為(wei) 流傳(chuan) ,他們(men) 退而不休、無私奉獻的精神戳中長江委廣大幹部職工的淚點,在委內(nei) 外引起強烈反響。從(cong) 他們(men) 身上,我們(men) 看到了“團結、奉獻、科學、創新”長江委精神的代代相傳(chuan) 和發揚光大。

鄭守仁,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委原總工,1963年參加工作至今,從(cong) 葛洲壩工程到隔河岩工程,再到三峽工程,數十年如一日以工地為(wei) 家,三次挑戰長江截流技術極限。55年來,他勇挑重擔,潛心鑽研,用釘釘子的精神,投身治江事業(ye) 的偉(wei) 大實踐中,用身體(ti) 力行書(shu) 寫(xie) 了長江委精神,被譽為(wei) “長江的兒(er) 子”“當代大禹”“水利工程師的標杆”。

王俊投身長江水文事業(ye) 36個(ge) 春秋,今年11月初,在即將從(cong) 長江委水文局局長任上退休之際,主動請纓奔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搶險一線,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冒風雨、踏泥濘,克服強烈的高原反應,科學研判水情,一直堅持到堰塞湖搶險告捷之時,終因體(ti) 力不支暈倒,完成了他“抗洪生涯的最後一戰”。

他們(men) ,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治江事業(ye) ,詮釋了一名黨(dang) 員領導幹部對黨(dang) 的事業(ye) 的忠誠和對治江工作的熱愛。他們(men) ,是長江委精神的具體(ti) 化身,是長江委人受用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

波瀾壯闊的治江事業(ye) ,凝聚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從(cong) “長江王”林一山,到海外歸來的李鎮南、何之泰、楊賢溢;從(cong) 中國工程院院士文伏波、鄭守仁、鈕新強,到工程勘察大師陳德基、崔政權,再到剛剛表彰的第一屆長江委青年科技英才……在一代代長江委人身上,凝聚著尊重科學、堅持真理,勤於(yu) 思考、勇於(yu) 創新,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代代相傳(chuan) 的長江委精神,指引著長江委人的前行之路。幾十年來,長江委人把足跡印刻在大江兩(liang) 岸,把汗水揮灑在治江一線。從(cong) 成功戰勝一次次長江大洪水,到組織編製3次流域綜合規劃;從(cong) 科學開展地震、泥石流等重大水利應急救災,再到加強流域管理、共抓長江大保護……正是秉承著“團結、奉獻、科學、創新”的長江委精神,我們(men) 才能戰勝一個(ge) 又一個(ge) 艱難困苦,取得一個(ge) 又一個(ge) 重大勝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邁入新時代,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長江大保護和建設“四個(ge) 長江”等重任,由新一代長江委人扛在肩上,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尤其是在新時期治水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轉變、治水思路發生重要變化的當下,如何結合長江流域實際,科學發揮、有效傳(chuan) 承長江委精神,加快補齊水利工程短板,加強水利行業(ye) 監管,這是一個(ge) 全新的課題。

唯念初心,方能致遠。時代的變遷告訴我們(men) ,治江的使命在變,但不變的是追求,不變的是擔當,不變的是我們(men) 血液裏汩汩流淌的長江委精神“基因”。新的時代使命,期待新的作為(wei) ,更需傳(chuan) 承和發揚長江委精神。

傳(chuan) 承和發揚長江委精神,要求我們(men) 堅持團結。邁入新時代,要繼續發揚這一光榮傳(chuan) 統,始終堅持“全委一盤棋,共謀新發展”治江興(xing) 委理念,最大限度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齊心協力、幹事創業(ye) 的強大合力,持續推進流域管理,持續推進長江委改革發展,把治江藍圖繪到底。

傳(chuan) 承和發揚長江委精神,要求我們(men) 勇於(yu) 奉獻。奉獻是對事業(ye) 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傳(chuan) 承長江委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情懷,繼承默默奉獻、甘於(yu) 奉獻、勇於(yu) 奉獻的崇高精神,不斷激勵自己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在治江事業(ye) 中作出更大貢獻。

傳(chuan) 承和發揚長江委精神,要求我們(men) 崇尚科學。要秉承“科技立委、人才強委”戰略,始終把追求真理和崇尚科學作為(wei) 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傳(chuan) 承長江委人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衛真理的勇氣,凝心聚力,埋頭苦幹,不斷取得治江科技事業(ye) 新發展,為(wei) 我國和全球水治理貢獻長江方案、長江智慧。

傳(chuan) 承和發揚長江委精神,要求我們(men) 不斷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創新真正內(nei) 化為(wei) 自覺,時時想著創新、處處彰顯創新、事事體(ti) 現創新。要善於(yu) 學習(xi) ,永不滿足,以“沒有最好,隻求更好”為(wei) 目標,把創新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富有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

治江興(xing) 委,關(guan) 鍵在人。在近日召開的長江委第八期青年科技論壇暨第一屆長江委青年科技英才表彰會(hui) 議上,馬建華主任向全委青年才俊莊嚴(yan) 承諾:“我願做你們(men) 成長路上的鋪路石、加油站”,贏得了與(yu) 會(hui) 人員的熱烈掌聲,激勵著全委青年科技人才奮勇前行。全委廣大幹部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要樹立在繼承前人基礎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壯誌,有敢為(wei) 人先、不怕挫折的銳氣,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誌,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態度。要勇於(yu) 到條件艱苦的基層、治江事業(ye) 的一線、科技攻關(guan) 的前沿,經受鍛煉,增長才幹,用一流的業(ye) 績書(shu) 寫(xie) 人生的精彩。

有一種使命義(yi) 不容辭,有一種精神代代相傳(chuan) 。新時代長江委人的使命是讓長江成為(wei) 一條安瀾河、福祉河、生態河,確保長江安瀾、支撐經濟發展、實現生態美好。在邁向這一偉(wei) 大目標的征程中,我們(men) 要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傳(chuan) 承和發揚“團結、奉獻、科學、創新”的長江委精神,全力當好長江大保護的先行者,全麵開啟長江綠色發展新征程,全力建設安瀾長江、綠色長江、和諧長江、美麗(li) 長江,讓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永遠潤澤華夏、造福人民。

電話:027-84450112 傳(chuan) 真:027-84872714 E-mail:cjsbszhc@126.com 地址:琴台大道515號 郵編:430051

版權所有:圣淘沙网站是多少 技術支持: